《环境昆虫学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基因型分析
1.3 赤霉病抗性评价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BC2F2群体 Fhb1等位基因检测结果
2.2 BC2F3群体赤霉病抗性表现
2.3 赤霉病抗性优于淮麦20的BC2F3株系
2.4 苗头品系筛选
3 讨 论
文章摘要:黄淮冬麦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程度年际间变化较大,给赤霉病抗性品种的田间选择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明确 Fhb1基因在轮选136背景下对赤霉病抗性的影响,本研究以6个长江中下游麦区抗赤霉病品种(系)为供体,与黄淮冬麦区骨干亲本周麦16的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进行杂交,并分别与周麦16及其衍生品系轮选136进行2次回交,创建6个BC2回交育种群体。利用功能标记跟踪后代 Fhb1基因,结合单花滴注接种和自然发病鉴定,检测分子标记选择的效果。根据三个环境表型鉴定结果,发现161个携带 Fhb1抗性等位基因( Fhb1-R)的BC2F3株系平均病小穗数和严重度均低于中感赤霉病对照淮麦20和轮回亲本轮选136。其中,60个BC2F3株系(37.3%)的病小穗数和严重度在三个环境下表现一致,显著低于淮麦20。在入选的122个BC2F4品系中,93个品系(76.2%)的赤霉病抗性优于淮麦20,36个品系(29.5%)优于或相当于中抗对照扬麦158。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赤霉病抗性优于淮麦20的93个BC2F4品系除了携带 Fhb1-R外,还携带轮选136的抗性位点 Qfhb.7D。本研究为黄淮冬麦区小麦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重要信息和育种材料。
文章关键词:小麦,Fhb1基因,矮败小麦,功能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项目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101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1881), 上一篇: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论文_脱氮微生物及脱氮工 下一篇:没有了